沈祖堯[香港中文大學校長]

沈祖堯[香港中文大學校長]

沈祖堯,1959年10月出生,胃腸病學專家,祖籍浙江寧波,現居中國香港。獲香港大學醫學學士學位(1983)、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生命科學博士學位(1992)、香港中文大學醫學博士學位(1997)。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、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,為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、美國腸胃病學學院、澳洲皇家內科醫學院等九個學院的院士,擔任二十多個專業學會委員。2003年非典一疫中,帶領其醫療隊伍在前線與疫症對抗,展開了一系列SARS冠狀病毒臨床及流行病學的研究,被《時代周刊》列為當年的“亞洲英雄”。在學術研究上,曾獲多個研究員獎及論文獎,也獲得裘槎基金會優秀醫學科研學者獎及長江學者成就獎,曾獲得香港中文大學的模範教學獎,並多次蟬聯“香港最佳大學校長”。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,並於2013年獲頒世界傑出華人獎。

基本信息

人物經歷

求學經歷

沈祖堯沈祖堯
1983年,沈祖堯獲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,隨後獲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頒授博士學位(生命科學),以及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醫學博士學位。

非典時期

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症爆發期間,沈祖堯教授積極進行抗疫工作,被《時代》周刊譽為當年的「亞洲英雄」。同年,沈教授並獲香港傳媒頒發抗SARS傑出獎(醫護科技人員組)及2003年傑出領袖獎(社區及公共事務組),表揚他對香港社會的重大貢獻。

教學經歷

1985年加入中大教學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擔任醫生。
1992年出任中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講師。
1998年晉升為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。
1999年至2010年6月出任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。
2002至2004年出任醫學院副院長(臨床)。
2004年至2009年出任醫學院副院長(常務)。
2008年2月至2010年6月出任逸夫書院院長。
2007年獲委任為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,以表揚他在預防及早期診斷與消化系統相關的癌症方面的傑出貢獻。

獲選校長

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將於2010年6月30日任滿退休,中大校長遴選委員會20日向校董會一致推薦現任中大醫學院副院長、逸夫書院院長、因抗非典而被譽為“亞洲英雄”的沈祖堯,為新校長候選人。
委員會從200名獲提名的人士中選出沈祖堯,未來三星期他獲安排與各大學成員會面。若一切順利,校董會在聽取教職員、學生、校友等意見後,將在2009年11月10日舉行特別會議表決通過任命,沈祖堯將成為香港中文大學第7任校長。就獲推薦為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候選人,沈祖堯回應指出:我很榮幸成為中文大學的校長候選人,我熱切期待在未來數星期與不同的大學成員會面。

2018年1月1日,沈祖堯卸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一職 。

主要成就

科學研究

沈教授為腸胃研究權威,研究範圍包括腸胃出血、幽門螺旋菌、消化性潰瘍、肝炎、大腸癌以及與消化系統相關的癌症。他率領的研究團隊證實了幽門螺旋菌與胃潰瘍的關係,並最先證明只需為期一周的抗生素療程,即可消除胃內的幽門螺旋菌感染,治癒胃潰瘍,大幅減低潰瘍復發的危險。同時,沈教授及其研究隊伍率先以內視鏡治療潰瘍出血,減低手術的需要;有關研究成果,為全球腸胃科的治療潰瘍方法帶來深遠影響。
沈教授為領導全球腸胃及肝科研究的先驅,他帶領十五個亞太國家的專家,自二零零四年起展開大腸癌篩查研究,擬定清晰普查指引,在亞太地區提倡大腸癌篩查。為表彰沈教授對篩查及防預癌症的貢獻,美國防癌基金會在二零零八年頒授桂冠獎予沈教授。二零零九年,他憑其胃潰瘍出血治療的優秀研究,獲頒亞太地區腸胃科最高獎項的Marshall及Warren講座獎。同年,他亦獲德國腸胃病學協會內鏡獎。二零一三年,他獲世界胃腸病學組織及基金頒發TheMasteroftheWorldGastroenterologyOrganization(WGO)Award。

學術論著

沈教授著作甚豐,曾在頂尖國際醫學及科學期刊發表超過八百篇論文。他著作及編輯的書籍超過二十五本,部份篇章載主要教科書內,包括OxfordTextbookofMedicine(第五版)。

社會任職

沈祖堯沈祖堯
英國(包括愛丁堡、格拉斯哥及倫敦)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、澳洲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、美國腸胃病學學院院士、美國腸胃學會院士、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及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。兼任香港中文大學(中大)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,並為中國工程院院士,以及歐亞科學院院士。

榮譽獎項

香港醫院管理局傑出員工及團隊獎(1998)
抗SARS傑出獎(醫護科技人員組)(2003年)
中大校長模範教學獎(2003)
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銀紫荊星章(2004)
長江學者成就獎(2005)
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(2007)
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最突出貢獻獎(臨床治療)(2007年)
Marshall及Warren講座獎(2009)
德國腸胃病學協會內鏡獎(2009)
中國工程院院士(2011)
沈教授在醫療服務及醫學研究上成就卓越,獲頒多項本港及國際獎項,包括香港醫院管理局傑出員工及團隊獎(一九九八)
TheInternationalResearchPromotionCouncil頒發EminentScientistoftheYear2003
中大校長模範教學獎(二零零三)
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銀紫荊星章(二零零四)
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部及李嘉誠基金會頒發的長江學者成就獎(二零零六)
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最突出貢獻獎(臨床治療)(二零零七)
何梁何利基金頒發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(二零一一)
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(科學技術)自然科學獎一等獎(二零一一、二零一四及二零一五)
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(科學技術)科技進步獎一等獎(二零一三)
世界華商投資基金會與世界華人協會聯合頒發世界傑出華人獎(二零一三)
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富布賴特香港傑出學者獎(二零一四)等等

人物影響

2010年12月19日,沈祖堯獲小行星命名。香港天文學會會長楊光宇,將其發現的2顆小行星贈予中大,分別以校訓“博文約禮”及校長“沈祖堯”命名。“沈祖堯星”(行星編號88879)於2001年9月25日發現,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。

社會評價

香港中文大學第4任校長、原任教統局局長李國章表示:沈祖堯對病人很關懷,對同事很關心,教導學生也有耐性”,相信沈祖堯一定能帶領中大邁進另一個高峰。
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黃乃正表示:沈祖堯在中大擔任逸夫書院院長期間,與學生之間一直保持良好的關係,深受書院學生的歡迎。沈祖堯管理能力不容置疑,相信能勝任校長之職。
2003年,SARS肆虐。沈祖堯憑多年的臨床經驗和學識,帶領同事,站到第一線抗擊疫情,成就卓著,聲名鵲起,不僅香港社會為之驕傲,美國《時代周刊》更把他譽為“亞洲英雄”。作為醫生,沈祖堯行醫救人之餘,不忘對國家、對社會有所承擔。他一直提倡,並且身體力行地實踐醫學人文精神,比如他對香港醫療體制的關切。(人民網評)

相關詞條

相關搜尋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